国庆、中秋“两节”将至,消费热潮即将开启。为守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新疆市场监管特别整理了10类常见的虚假违法广告“套路”,帮你炼就“火眼金睛”,轻松避开消费陷阱。
一、普通食品&保健食品:别把“零食”当“药品”
常见忽悠话术:“XX植物饮料能治心脏病”“XX压片糖果根治脂肪肝”“这款保健食品吃X瓶,就能痊愈站起来”“比降压药、降糖药还管用”
你该知道的真相:
1.普通食品再健康,也只是“吃的”,不是药品,根本没有治疗疾病的功效,宣称“治病”就是违法;
2.保健食品有专属的“蓝帽子”标志(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标识),买之前一定要先找这个标志;
3.即便有“蓝帽子”,保健食品也≠药品,它只有辅助调理的保健功能,具体能干嘛,得看产品说明书,别信广告里的“夸大宣传”。
二、减肥产品:没有“躺瘦”捷径,别被“快速瘦身”骗
常见忽悠话术:“喝这款咖啡一周瘦5斤”“吃代餐粉不用动就能瘦”“顾客亲测,10天瘦10斤”“‘减肥针’打了立马瘦”
你该知道的真相:
1.健康减肥没有“捷径”,合理控制饮食+适量运动,才是科学有效的方式;如果因为肥胖感到身体不适,一定要及时去医院,别依赖“减肥产品”;
2.只有带“蓝帽子”且标注“减肥”功效的保健食品,才具备辅助减肥作用,普通食品(比如咖啡、代餐粉)宣称“能减肥”,都是假的!
三、近视相关:近视不可逆,别信“恢复度数”的说法
常见忽悠话术:“近视能恢复”“用这款治疗仪,度数能降100度”“针灸/按摩/中药能告别近视眼”“戴这款眼镜,视力快速恢复”
你该知道的真相:
1.一旦确诊近视,应先去医院或正规机构检查,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配镜、角膜塑形镜等科学矫正方式,别轻信“偏方”;
2.目前医学上没有办法让近视“逆转”,遵医嘱控制用眼时间、减少蓝光伤害、多去户外活动,才能延缓度数加深,别被“恢复度数”的宣传误导。
四、借贷广告:“秒放贷、不看征信”?小心是“连环套”
常见忽悠话术:“只要身份证,当天就能放款”“征信黑户也能贷,黑白不限”“无抵押、秒到账”
你该知道的真相:
1.先看“资质”!正规借贷机构都有金融业务许可证,没有资质的机构,再“方便”也不能信;
2.借贷一定要找银行、正规消费金融公司等合法机构,别碰“无资质放贷”,小心陷入“高利贷”“套路贷”的陷阱。
五、教育培训:“包过、包拿证”?学历和资格证,没有“花钱买”的捷径
常见忽悠话术:“专升本不用上课、不用考试,交钱就能拿证”“公职考试面试通过率100%,百分百上岸”“考公指定培训机构,跟着学必过”
你该知道的真相:
1.专升本不管是统招(普通高等教育)还是成人教育(自考、成考等),都需要完成课程学习、通过考试才能拿学历证书,“不用学、不用考”纯纯是骗钱;
2.面试过不过、证书拿不拿得到,全看自己的努力,机构说“包过”都是噱头;
3.公务员、事业单位招考,从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办“辅导培训班”,宣称“指定机构”的,都是假的。
六、农用物资:“保证增产、虫卵全杀”?别信“神药神器”
常见忽悠话术:“用了这款肥,保证亩产多收200斤”“这款‘特效药’,病虫害虫卵全杀,又快又安全”“买了肯定大丰收”
你该知道的真相:
1.买种子、农药、肥料这些农用物资,要“对症下药”,根据作物情况选合适的产品,别信“神药”“神器”,也别信“保证高产”的承诺;
2.下单前一定要仔细看产品说明书,确认功效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,避免买错用错,影响收成。
七、化妆品:“可食用、能治病”?别被“神奇功效”忽悠
常见忽悠话术:“这款化妆品超安全,能吃”“抹了能治皮肤病”“普通面霜能祛斑美白、防脱发”
你该知道的真相:
1.化妆品是“用在皮肤上”的,不是食品,根本不能吃,宣称“可食用”不仅虚假,还可能有安全风险;
2.化妆品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,说“能治皮肤病”就是违法宣传;
3.祛斑美白、防晒、防脱发、染发、烫发,这些属于“特殊化妆品”,需要国家专门批准;普通化妆品(比如日常保湿面霜)宣称有这些功效,都是假的。
八、医疗广告:“专治疑难杂症、神医神药”?看病要找正规医院
常见忽悠话术:“专治不孕不育,安全无痛、百分百成功”“XX皮肤病专科医院,一次治疗告别皮肤病”“引进最新技术,再难治的病都能好”
你该知道的真相:
1.看病一定要选公立医院、正规私立医院等有资质的医疗机构,遵医嘱治疗,别信“小诊所”“黑机构”的宣传;
2.穿白大褂的不一定是真医生,别被“医生推荐”“患者见证”忽悠,夸大疗效的宣传大多是假的;
3.世界上没有“包治百病”的神医,也没有“治疑难杂症”的神药,宣称“什么病都能治”,肯定是骗钱的。
九、房地产:“买就能上学、必升值”?这些承诺别轻信
常见忽悠话术:“买这套房,立马能上XX小学”“即买即住即入学,教育大盘放心选”“百万客流,买商铺肯定升值”“离XX医院只要5分钟路程”“买房送花园”
你该知道的真相:
1.学区划分每年可能调整,而且不是“买了房就能上学”,广告里说“保证入学”的承诺别信,具体学区范围要查官方发布的信息;
2.房子、商铺的价格受市场、地段等多种因素影响,没有“一定保值、肯定升值”的说法,别被“投资必赚”忽悠;
3.广告里说“到XX地方只要X分钟”,大多是“理想状态”(比如不堵车、全速行驶),买房前一定要去项目现场实地看位置;
4.如果买的是期房或预售商铺,签合同前要核对“合同内容”和“广告宣传”是否一致,避免“宣传一套、合同一套”。
十、旅游广告:“全网最低价、买一送一”?小心“零负团费”陷阱
常见忽悠话术:“XX景区游,全网最低价只要999元”“XX双人游,买一送一,人均只要500元”“政府指定旅游合作商,放心报名”
你该知道的真相:
1.别信“超低价”“全网最低”,小心“零负团费”陷阱——有些旅行社用低于成本的价格招游客,然后通过强制购物、收“自费项目”回扣赚钱,最后不仅玩不好,还可能花更多钱;
2.“买一送一”大多有猫腻(比如“送的名额”有附加条件、行程缩水等),报名前一定要和旅行社签正式合同,核对行程、住宿、费用等细节,确保“宣传和合同一致”;
3.政府部门不会指定“旅游合作商”,宣称“官方指定”的,都是噱头。
最后新疆市场监管提醒广大消费者:遇到虚假广告,这样维权!
如果在消费中发现虚假违法广告,或者被骗了,别慌!可以保留好广告截图、购物凭证、聊天记录等证据,拨打12315热线,或通过“全国12315平台”(网站、APP、微信小程序)投诉举报,市场监管部门会依法处理,帮你维护合法权益。
双节消费,开心最重要!希望大家都能避开陷阱,买得放心、玩得舒心~
(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,仅用于普法宣传,非商业用途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