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下旬,新梅喜获丰收之后,疏勒县亚曼牙乡尤喀克盖米桑村村民又开始在田间地头忙碌,平整土地,栽种树苗……为来年做着准备。
“工作队最近跟上海一家苗木销售商联系,购入250亩新品种新梅苗,正在引导村民种植。明年我们计划新增新梅种植面积500亩,让更多村民通过新梅产业增收致富。”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、伊犁师范大学、疏勒县生态环境局驻村第一书记郭建章说。
尤喀克盖米桑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,虽然果树品种繁多,但没有形成规模。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队按照“一村一品”的产业发展方向,将新梅产业打造成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。工作队还结合实际情况,多措并举,帮助村民实现就业。产业就业齐头并进,让村民的“钱袋子”很快鼓了起来。
工作队按照“村两委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与村民协商,整合村民零散土地85亩,投资100余万元建设新梅产业示范园,并成立新梅种植合作社,将产业示范园打造成集培训、示范、引领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。在产业园示范引领下,200户村民种植新梅1100亩。
工作队还成立了新梅协会,把新梅种植、管理、销售统管起来。在新梅成熟季节,工作队充分利用微信、淘宝、抖音等平台进行线上销售。“我们还想方设法引进疆内外销售商,让他们和果农结对子,确保果农销售无忧。”郭建章说。
“今年,我们加强了水肥管理,新梅喜获丰收,在工作队的帮助下,也卖了一个好价钱,我家13亩新梅卖了33万元。”村民乌斯满江·伊纳耶提喜孜孜地说。
在紧抓产业的同时,工作队想方设法解决村民就业问题。尤喀克盖米桑村临近311省道,人流量大,有着良好的地理优势。工作队申请项目资金250万元,建设了乡村“小巴扎”,新建48家商铺,鼓励村民开设饭馆、理发店、超市、水果蔬菜店、五金店等。此外,又安置了多个流动摊位,让村民们将自家种的蔬菜、特色美食也搬到了“小巴扎”上。
“工作队筹建的‘小巴扎’真是太好了,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!”村民阿卜杜克尤木·阿里木在“小巴扎”上经营商店,既方便了村民,又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客人,一天300多元的收入令他开心不已。
工作队还积极与周边的纺织厂、物流公司、超市、饭馆等联系对接,引导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就业。同时,组织村民成立建筑小分队开展季节性外出务工。目前,全村64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,提高了收入,增强了致富的信心。
来源:石榴云 https://tnews.xjmty.com/app/slyapp/sh/202110/t20211026_3894894.html?diggurl=http://st-app.xjmty.com/open/digg/index&cid=3894894&aid=1&sid=10001&action=like&digg=2
责任编辑: